水漢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水漢小說 >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> 第793章 行事風格

第793章 行事風格

製作工具為生,名聲漸漸傳播了開來,不過也僅限於扶風地區。”袁熙聽了,猛然醒悟過來,這不是後世號稱天下名巧,無論是民間還是軍事發明都有建樹,極為有名的發明家麼!他激動地出聲道:“派人去尋訪此人,想盡辦法也要將其帶回來!”郭嘉當下應了,袁熙不由讚道:“沒想到先生不僅著眼於天下韜略大勢,還能注意到扶風這些事情,果然是人在屋中坐,卻運籌帷幄於天下啊。”郭嘉臉難得紅了一下,“孫禮之母便是扶風馬氏的人,當日我...第793章

行事風格

諸葛亮和袁熙一討論起商業問題,兩人便興致勃勃起來,因為對雙方來說,對方都是極為難得的討論物件。

袁熙那套後世經濟學體係的東西太過超前,很少有人能夠理解,寥寥幾個聰明到能稍微明白的,卻又沒有興趣,比如郭嘉陸遜等人,皆是誌不在此。

當然也有心裡好奇的,卻又無法理解,比如呂玲綺。

當初袁熙曾經給其講貨幣和商品是怎麼流通運作的,呂玲綺瞪著忽閃忽閃地大眼睛聽了半個時辰,袁熙還以為找到了知己,越講越是興致勃勃,所得吐沫都幹了。

最後他感覺大功告成,提了個問題讓呂玲綺回答,結果呂玲綺啊了一聲,方纔回過神來,說道:“我還在想夫君的那幾句話,後麵的都沒聽清。”

袁熙問道:“那幾句?”

等呂玲綺磕磕巴巴複述完,袁熙差點沒一口血噴出來,“這不就是我最初那幾句話嗎?”

“後麵的你都沒聽到?”

呂玲綺難得的臉紅了,嘴硬道:“人家就是聽不明白,有什麼辦法?”

“不服來打一架啊?”

袁熙怒上心頭,和呂玲綺狠狠打了一架,最後在床尾丟盔卸甲後,再也不提此事。

其實在袁熙周圍一眾女眷中,甄宓因為管理商行,反而是最能理解袁熙的一些想法的,但她也隻是憑藉行商的經驗,要是在深層次尋找其中規律,便力有未逮了。

所以如今袁熙遇到求知慾強,又能夠理解自己想法的諸葛亮,便是如魚得水,毫不保留把自己想法說出來。

而其中最為可貴的一點,諸葛亮有著自己的堅持,並不盲從袁熙的想法,對於和自己持身準則相違背的做法,也是一直對袁熙進行勸諫。

對此,袁熙對諸葛亮笑道:“有人曾說過,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,如今孔明便是我的鏡子啊。”

諸葛亮疑惑道:“主公謬讚了,亮惶恐,但此話極為發人警醒,必然很是有名,為什麼亮卻從來沒有聽說過?”

袁熙隻得道:“觀星觀的。”

諸葛亮無語,他遇到不好解釋的事情,也常常這麼忽悠黃月英,合著袁熙也和自己一樣?

眼下諸葛亮正在分析江淮地區的情況,說道:“想要賺錢容易,但是要做到主公所說,在領地之內打破以物易物的現狀,找到合適代替五銖錢的貨幣,其實是很難的。”

“當下交易,多用糧食和絹布,糧食不易儲存,且受年景影響,算來算去,也隻有絹布是最合適的。”

袁熙點頭道:“沒錯,能做貨幣的,需要具備幾個因素。”

“一是適合長久儲存,二是容易分割,三是可以回收,四是價值穩定。”

“糧食雖然是緊缺之物,但是不好儲存,且隨著戰亂災荒波動太大,作為交換物實在是難以穩定價格。”

“絹布充當貨幣標定物,其實也是無奈之舉,要說最適合做貨幣的,還是銅鐵甚至金銀等不易損耗的礦物啊。”

諸葛亮回道:“亮承認若銀能夠有穩定出產的礦石的話,倒是頗為合適,但如今天下銀礦開採不易,主公說倭奴國有礦,但兩邊已經斷絕訊息多年,要形成穩定的商貿路線,則是要以幾年甚至十幾年計,更不用說是否能夠開採礦產了。”

袁熙也很是無奈,貨幣體質不是一朝一夕的,需要提早佈局,偏偏自己現在並沒有多餘精力和財力去做,相比通商,更重要的是先穩定自己地盤的形勢,起碼要削弱曹操的威脅才行。

諸葛亮說道:“作為代替,絲綢便成了當前最合適的。”

“說來現在天下有名錦緞不少,但最負盛名的還是蜀錦,有其獨特的織造手法,可謂是一枝獨秀。”

“整匹錦緞的價值也足夠高,可以用於交換,可惜益州離咱們太遠,一時也是沒有辦法了。”

袁熙點頭嘆道:“沒錯,隻能另尋他物了。”

諸葛亮道:“蜀錦拿不到,也不是大問題,倒是主公先前提起的棉花,讓亮頗為在意。”

“如果此物真的如主公所說,保暖性高於麻葛數倍甚至十幾倍,那此物價值難以估量,足以改變天下。”

“不僅如此,我先前看過巢湖大戰時兵士戴的口罩,其在防護方麵作用顯著,將來作用可是多得很。”

“且其生產並不困難,如果能大規模播種,會是我們將來的一大財貨來源。”

袁熙嘆道:“隻能等這幾年在幽州徐州的試種了,一旦能種出合適的品種,我便大規模推廣,同時讓工匠改良織布機。”

“對了,孔明的機關之術,是自學的?”

諸葛亮點點頭,“原先家中有些藏書,有涉及工藝之道,我時常拿來看,慢慢也就會了。”

袁熙瞠目,心道人和人果然不一樣,諸葛亮這種悟性,還真是讓人嫉妒啊。

雖然他一直在尋訪馬鈞的下落,但自從司隸涼州戰事不斷,這事情也擱置了下來,如今有了諸葛亮,也能改良不少工藝吧?

諸葛亮出聲道:“還是要拿下青州。”

“隻有打下青州,主公地盤才能連成一片,才會有穩定的後方。”

“如今時機已經成熟了。”

袁熙信中嘆息,現在包括諸葛亮在內,幾乎所有的謀士都認為,下一步要打的是袁譚。

因為袁譚太不可靠了。

相對於已經成為死敵的諸侯,有時候首鼠兩端的勢力更為麻煩,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背刺你。

袁譚便是這樣,雖然他表麵上沒有和袁熙開戰,實際上私下裡的小動作已經是遠遠超乎這邊的底線,如今其又背叛袁氏,投靠曹操,袁熙已經有了出兵的藉口。

袁熙沉默了一會,說道:“聽說他在琅琊做得很過分。”

諸葛亮沉聲道:“亮並無私心。”

袁熙回道:“我當然知道,所以才這麼說。”

“袁譚現在野心已經膨脹,我倒不害怕和他開戰,但是若是攻入他的地盤,隻怕當地百姓會遭荼毒,包括琅琊郡在內。”

“軍師可有準備?”

這次輪到諸葛亮遲疑了,但他稍一思忖,便出聲道:“隻要爭奪天下,傷亡便在所難免。”

“亮不能代表他們說什麼,但若不盡快終結,隻要讓他們下場更加悽慘。”

“當斷不斷,反受其亂。”

袁熙聽了,舒了一口氣,“軍師能這麼想,自是最好。”

“我打算一旦準備完畢,便從淮水東海幽州三路攻打青州,和他做個了斷。”

“越早開戰,就越能逼他回頭,不然等到了徹底決裂那一天,雙方便是不死不休了。”

“接下來的事情,便有賴軍師了。”

諸葛亮領命,隨後對袁熙拜道:“巢湖一戰,亮用兵無能,連累很多兵士身死,還讓太史將軍受了重傷,實在是慚愧。”

袁熙安慰道:“軍師何必如此說?”

“第一次上戰場,能做到軍師這樣,已經是遠超我的預料了,換我自己,未必能比軍師做得好。”

諸葛亮搖頭道:“不,我事後覆盤,發現自己所作所為太過冒險,將敵人退兵的賭注壓在太史將軍身上,和賭博無異,也沒有給自己留備選的後路,今後我會痛定思痛,絕不讓這類事情再次發生。”

袁熙心道其實自己已經多少有預料了,因為後世讀史的時候,他就發現,諸葛亮用兵的風格,前期和後期很不一樣。

尤其是其六出祁山的第一戰,裡麵就充滿了孤注一擲的冒險意味,和最後一次五丈原時,司馬懿評價的諸葛亮平生用兵謹慎的風格大不相同。

這也是爭議最大的一次,很多後世的史書,都將其中關鍵歸結於馬謖失街亭和諸葛亮的識人不明,但其實這種評價,並沒有還原當時諸葛亮戰略意圖的真相,對於無論是諸葛亮和馬謖,都是不公平的。

相比於隴西方向蔡氏攻打魏國的主力,馬謖去街亭,並不是去進攻的,而是去防守的,要說失誤確實有,便是諸葛亮將時間算的剛剛好,沒有留給馬謖充足的反應時間。

因為馬謖趕去街亭,走得是山路,按距離來算,大概有八百裡左右,走了不到一個月。

這等於一天走三四十裡的山路,對兵士來說極其難以做到,而且這一路上,是沒有補給的!

這等於兵士自帶武器盔甲,以及至少五六十天的後勤糧草,這些幾乎都要靠兵士的兩條腿揹負,這其中多少重量,算算便令人瞠目結舌。

而最後馬謖能夠按時趕到,已經比當世絕大部分將領要強得多,雖然有人會說,趕去阻擊的張郃,差不多的時間走了一千四百裡,不更加厲害?

然而事實上,張郃走的是平原大路,肯定有騾馬相助,這難度可比步行山路低多了。

這產生了一個被後世詬病至今的問題,馬謖是因為山上紮營,是真的因為不知兵嗎?

而這便涉及到了一個幾乎沒有人提過的軍事常識。

蜀國出兵的時間是春天,此時天氣雖然轉暖,但溫度應該並不高,兵士可能也是剛剛換下冬衣不久。

但馬謖這條行軍路線,兵士帶的東西極多極重,必然不可能穿戴厚重的衣物,長久行軍導致出汗,兵士極大可能選擇單薄透氣的衣物。

問題來了,兵士穿春衣的話,能不能在山穀中紮營?

答案是可以,但後果很難預料。

因為山穀的凹型結構,導致山間多風,謂之下堂風,春秋之交在深夜之中,山穀中的氣溫,會比山上低十幾度。

人對氣溫變化是很敏感的,別說十幾度,就是幾度都可以導致人體不適,更別說長途奔襲,身體狀況不如平時的兵士了。

要讓兵士在溫度如此低的山間露營,第二天的後果一想便知,別說作戰了,就是能不能站起來都是個問題。

(本章完)己的腳有臭味?她下意識把手放到鼻子下麵聞了聞,這下全場最為淡定的諸葛亮都破防了,趕緊咳嗽一聲,出聲道:“使君這個想法,很危險啊。”袁熙回頭坐直身子,嘆道:“孔明說的對。”“所以我才需要有人幫我。”諸葛亮搖頭道:“我不明白。”“要說使君曾為庶子,遭受到不公的待遇,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,但如今使君幾乎是半個袁家家主,為何還要…….”袁熙微笑道:“為什麼不呢?”“我想問問孔明,這樣下去,天下即使平定,最後...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