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漢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水漢小說 >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> 第185章 誰是反賊

第185章 誰是反賊

人,善以推誠待人,有長者之風,其父為太尉朱儁。朱皓找到了劉繇借兵,去攻打諸葛玄,諸葛玄不敵,退入西城,朱皓進入南昌,兩邊對峙。正好笮融投奔劉繇,劉繇便讓其去協助朱皓,朱皓素知笮融禮佛之名,也以上賓之禮待之。此時名士許劭跑去對劉繇說,笮融是個小人,極其危險,需讓朱皓防範,但劉繇不信。現在劉備處於兩難的境地。他想接近漢廷,偏偏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,被漢廷視作叛逆,連帶劉備也進退兩難。雖然大傢俬底下都明白...第185章

誰是反賊

易京被攻破,公孫瓚覆敗亡的訊息,瞬間傳遍了天下。

包括袁術曹操在內的諸侯,無不人人震動。

太快了!

從兵發鄴城,到易京被攻下,前後用了不到兩個月!

之前諸侯謀士最樂觀的預測,也是猜測兩邊要打到過年,甚至很多人很覺得袁紹會像上次一樣無功而返。

天下諸侯們尚未得知內情,但他們紛紛猜測,不是公孫瓚那邊出了昏招,就是內部出了奸細,否則哪能敗的這麼快?

不過這都已經無法改變公孫瓚勢力就此退出的事實,之後北地的局麵,就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。

其最直接的影響,就是黑山軍的全麵敗退。

袁譚以一萬多精兵,苦苦擋住黑山軍中路主力數萬人十幾天,終於等來了袁軍大營的援軍。

袁紹在攻下易京的當天,便派出了兩萬兵士,由淳於瓊文醜張郃帶軍,火速支援袁譚。

袁軍日夜兼程,終於在袁譚岌岌可危的時候趕到,兩邊合軍,將黑山軍中路主力殺得大敗,留下近半俘虜和屍體,逃回了幷州太行山。

袁譚並沒有修整,而是直接南下,截住了下路威脅鄴城的南路黑山軍。

這支黑山軍和袁尚派出的高覽僵持不下,剛得到中路潰敗的訊息想要撤軍,卻沒想到袁譚來得如此快,猝不及防之下大敗虧輸,隻得逃了回去。

而趁鄴城被圍,渡過黃河伺機尋找機會的曹軍,得到訊息後馬上退回了黃河南麵,鄴城危機就此解了。

袁譚在十日內兩戰連捷,登時揚名天下,一時風頭無兩。

而易京之戰真正首功之臣袁熙,卻因內情不能為外人道的緣故,相比袁譚便差了不少。

不過這對袁熙來說並不重要,易京攻下,冀州和幽州之間最後一顆釘子終於被拔掉,自此兩州之間終於暢通無阻。

這意味著袁熙終於可以開始佈局整個幽州了。

當然,前提是袁紹願意讓他掌管幽州的話。

此時已經塵埃落定,袁紹下屬各路人馬。有的被派出去清掃周圍流寇,有的留在易京整理城防,有的返回鄴城,營地裡麵仍讓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
而袁熙卻還呆在易京城外的營寨裡,百無聊賴地和郭嘉說著話。

郭嘉麵露嘉許之色,“公子臨場救下劉和及公孫瓚家人,實是畫龍點睛,堪稱此戰神來之筆。”

袁熙苦笑道:“奉孝先生別給我臉上貼金了,我當時隻是覺得劉和不能死,別的倒是沒想那麼多。”

“不過事後家父對此頗有不快,對我善待劉和的提議不置可否,是不是劉和活著的話,會對袁氏不利?”

郭嘉遙遙頭:“劉和要是死了,短期內看起來少了很多麻煩,長遠來說卻是個敗筆。”

袁熙來了興趣:“熙不明白,還請先生指教。”

郭嘉開口道:“劉和藉著其父劉虞的名頭,在烏桓鮮卑中的威望很高。”

袁熙很是同意,“我明白,烏桓鮮卑推出來的閆柔鮮於輔等人,是聽從劉和的。”

郭嘉冷笑道:“不,你不明白,不然就不該說出剛才那番話。”

“你要明白,關內從烏桓鮮卑,到南匈奴,到並涼武人,他們的想法都是一樣的。”

“他們雖然久居漢地,但一直未被完全接受,所以他們要依附的,一定是最有大義,最名正言順的那一方,不是諸侯,不是士族,這些都入不了他們的眼。”

袁熙脫口而出到:“天子?”

郭嘉點頭道:“沒錯,即使陽奉陰違,他們也要在表麵上依附天子,即使如今這漢庭隻剩了個架子。”

“所以他們不自認為外族,而是自認為大漢子民。”

袁熙一時沒有想明白,“我不明白。”

“漢室隨時可能傾覆,他們這樣做,有什麼好處?”

郭嘉冷笑道:“河裡小船快要沉了,有人會水,有人不會水,他們是會水的。”

“他們皆有後路,多是塞外邊關,漢庭覆滅,天下大亂,他們大不了退回草原,之後再依附新的王朝便是了。”

“而中原士族無路可退,和漢朝存亡息息相關,這船真要翻了,可是會淹死很多人的。”

“所以船沉了,有人會死,有人不會。”

袁熙聽了,恍然大悟道:“原來如此!”

郭嘉搖頭道:“你,伱還沒明白。”

“這船沉了,他們不僅能把船再撈出來,還能自稱自己纔是船真正的主人。”

“到時候其他人都死了,自然沒有人反對他們,到時他們打著大漢忠臣的旗號,可以明正言順入主中原。”

“這纔是他們雖然吃些虧,也要表麵上依附漢庭的真正目的。”

郭嘉說到這裡,袁熙身體一震,這才豁然開朗,整理明白了之前數年一團混沌的思路。

五胡十六國,乃至漢趙的誕生,不都是這樣的嗎?

昔年劉邦被困於白登山,被迫和匈奴談判,派劉姓宗室女和親。

《晉書·劉元海載記》:“劉元海,新興匈奴人,冒頓之後也。……初,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,以妻冒頓,約為兄弟,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。”

不管是否真實,反正這支匈奴人自認為劉邦後代,所以在數百年後建立政權時,拿到了明正言順的大義藉口。

袁熙恍然,對於匈奴,乃至烏桓鮮卑這些注重血脈傳承的外族,他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宣稱,這隻有漢庭才能給他們!

別看袁紹現在和烏桓鮮卑關係這麼好,很有可能人家看中的不是袁紹的勢力,而是和漢室宗正劉虞所帶來的大義。

袁紹突然想起,怪不得前世歷史中,袁紹攻滅公孫瓚的時候,烏桓鮮卑全力支援袁紹,八成是袁紹打著為劉虞報仇的名號。

而僅僅在一年之後的官渡之戰,閆柔鮮於輔帶領的烏桓鮮卑實力,就私下倒向了曹操,搞了袁紹一個措手不及。

要知道官渡之戰打到後期,袁紹還是一直佔優的,烏桓鮮卑吃飽了撐的,跑去支援曹操?

但如果考慮道當時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名號,一切就解釋的通了!

不管是烏桓鮮卑出於漢庭名義投奔曹操,還是曹操暗中和其達成了什麼交易,最後的結果都是幽州後院起火。

官渡之戰後,袁譚也曾經說動烏桓起兵五千抗擊曹軍。

而曹操得知後,派牽招作為特使,說服遼東烏桓大人蘇僕延歸服,“敬受敕教”,而且辭遼東之使,並把準備出發援助袁譚的五千兵解散了。

《三國誌·烏丸傳》載,曹操平定河北後,烏桓校尉閻柔“帥鮮卑、烏桓歸附。”

說明從始至終,袁紹這幾個烏桓鮮卑盟友,其實不是站在袁紹一邊,而是漢庭這一邊。

所以後世郭嘉出於這種理由,一直極其防備烏桓鮮卑,認為他們遲早會阻礙曹操的大計。

故他力主徵烏桓,理由是恐怕袁尚“因烏丸之資,招其死生之臣,胡人一動,民夷俱應,以生蹋頓之心,成覬覦之計”,而且認為,應乘三郡烏桓毫無戰備的情況下“卒然擊之”。

說白了,就是搞偷襲。

曹操採納了這個意見,軍出盧龍塞,“塹山堙穀五百餘裡,經白檀、歷平岡,涉鮮卑庭,東指柳城”。

直到離柳城二百裡,塌頓才發現不對,倉促舉兵,但為時已晚。

袁熙想到這裡,不禁苦笑,搞了半天,在這個時間點,烏桓鮮卑纔是漢室忠臣,袁紹和曹操都是大大的反賊!

小醜竟是我自己!

袁熙至此想通了,當前劉和還真是不可或缺的。

要是劉和死了,袁氏便脫不開乾係,這樣就會把在幽州烏桓鮮卑完全推到對立麵上,從而讓袁熙在幽州的擴張寸步難行。

想到這裡,他深深一拜,敬服地對郭嘉說道:“先生一言點醒夢中人。”

“但我不明白的是,劉和固然重要,公孫瓚那些家眷,又有什麼用了?”

郭嘉看了看四周,張了張嘴,袁熙認得這是過繼兩字。

郭嘉說道:“幽州勢力之複雜,為十三州罕見,公子在立足未穩之前,隻能想辦法合縱連橫。”

“劉和是一股力量,烏桓鮮卑是一股,公孫度是一股。”

“而最後一股,便是還對公孫瓚抱有同情的人,或者妄圖利用其身後名聲的人,這些人是殺不光的。”

“公子若是能救下他的遺孀和孩子,仁義之名傳於天下,便能將這些勢力慢慢化為己用。”

“再不濟,也能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。”

袁熙聽得連連點頭,又出聲道:“家父會不會認為公孫瓚後人有威脅,斬草除根?”

郭嘉失笑道:“幾歲大的孩子都怕,就這點膽子,還想奪取天下?”

“我看還是趁早回家種地好了。”

袁熙大汗:“先生教訓的是。”

郭嘉最後道:“公子如今顯露些婦人之仁也好,至少能讓袁使君更加放心。”

“畢竟誰也不想看到兄弟鬩牆。”

袁熙明白郭嘉說的是過繼的事情,心道自己無心之舉,還有這麼多彎彎繞?

袁熙其實當時是為了給個趙雲和田豫一個交代,還真沒有像郭嘉想得這麼深!

他站起身來,說道:“既然如此,我再去和家父談談,把劉和及公孫瓚的家眷都保下來。”

“萬一家父想不開將其都殺了,對我來說可就麻煩了。”

郭嘉點了點頭,“可,公子吃點虧沒關係,現在吃點小虧,將來必然能有更大的回報。”

袁熙心領神會,說道:“我明白了。”

袁紹這幾日沒有急著回鄴城,一直留在營寨中,確實在想如何處置劉和等人。

底下的謀士也是爭論不已,但劉和身份太過敏感,誰也不敢開口建議將其殺了,但多有建議將其軟禁在鄴城的。

謀士們各執一詞,袁紹不打仗時猶豫的老毛病又犯了,至今沒有下定決心。

此時侍衛進帳,報道:“袁二公子求見。”

(本章完),即使是淡使脂粉,也難掩其動人顏色。他出聲道:“你是大喬?”大喬輕聲回道:“正是賤妾,特備酒菜,以饗公子。”袁熙見木盤上經還有一壺酒,說道:“你費心了,但我不喝酒。”他站起身來,大喬見了,不由自主往後退了一步,背心抵在門上,大喬這才醒覺,端著木盤往前走了兩步。袁熙伸手道:“女郎辛苦,還請入座。”大喬聽了,緊咬嘴唇,最後還是鼓足勇氣,將木盤端到桌案上。她望瞭望旁邊的席塌,袖子裡的手緊握了一下,才緩緩...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